我们简单的注解一下小米硬件的成功:成功在营销上;但是小米的逻辑的确是有问题的:隐患在行业上;问题的关键在于行业的阶段会变化;模式:真的很好
图29436-1:
一直不愿意写这个话题,因为我佩服雷军。敬佩乔布斯不是一窝蜂的去买爱疯,雷军敢站出来,按自己的理解去干!
小米的模式是用硬件吸引客户,获得一定的客户数量,然后在软件上赚钱。目前来看,硬件获得阶段性成功,软件尚未看到明显的成功迹象。
我们简单的注解一下小米硬件的成功:成功在营销上
他的硬件为什么会成功?道理很简单,攻击手机厂家的利润型产品,价格低50%。他靠什么做到这点:降低自己的利润,加上省下传统渠道的费用。光有价格优势是不够的,他的营销手法非常绚丽,他把自己的手机称作“专为发烧而生”,加上一些互动的手法,给这群顾客消除了“贪便宜”的负面标签,增加了荣耀感。非常成功的启动了核心人群。
第2阶段能通过核心人群的热爱影响大众人群,最终获得了更大的成功,客户保有量上到了一定规模。整个过程,手法炫丽无比,值得营销人去慢慢体会。
但是小米的逻辑的确是有问题的:隐患在行业上!
问题的关键在于行业的阶段会变化。
目前这个阶段,高端产品关注度很高,而且所谓高端产品基本上是基于硬件的。也就是说,这个阶段的手机,相当于486时代的电脑时代。客户关注性能升级,一旦有厂家用一半的价格卖顶级配置的机器,争夺客户比较容易。
但是,很快就不再有摩尔定律(你觉得手机会每年4核、8核、16核……这样无限的更新下去吗),很快消费者会面临性能过剩,他们会发生什么变化呢?追求顶级配置的人会减少,机器设计好不好看,会成为卖得贵不贵的一个重要因素。
显然,雷军会面临一个困境:追求顶级配置的人数比例会下降,而在其它相对低端的产品去拼设计能力,小米毫无做价格杀手的资格。更为关键的是,那个时期,行业的加价率会降低!比如,现在索尼高端产品1300成本卖5000,以后索尼1300成本卖2500,那种时候,如何做出巨大的价格落差?
所以,致命的问题出来了,行业进入下一个阶段后,小米无法持续保证一定的顾客规模,而它的模式中,最低需要的规模恐怕还远远没有达到……
它设计的盈利模式还没有开始良性循环,而硬件成功的基石已经开始动摇,它的模式设计中,行业阶段性变化会动摇它的事业的根基。
模式:真的很好?
目前来看,小米的顾客多为学生,以及工作不久的人群。在大众软件通吃的时代,如何依靠这群人群开发小众软件,实现盈利?即使开发出了这种软件,在现在的刷机时代,如何应对其他类似软件的进攻?(对软件了解不多,懂软件的朋友可以指点下。)
即使打通软件和硬件,也是一个线性打通。整个模式设计中,没看到形成“增强型回路”。而达不到“增强型回路”,新模式长期存活的几率不大。
……
希望小米早已存在应对之道。
转载请注明:网创网 www.netcyw.cn/b29436.html
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