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正义的成功之路,充满了许多让人惊叹的操作,这些操作现在看来只能成为他成功道路上的注脚,却似乎从一开始就彰显出来他的“天才”之处
2010年,世界顶尖的风投企业“软银”举行成立30年大会。
来参会的都是互联网行业的大佬和巨头们,可大家相互慰问后,竟都不约而同地把目光投向了空无一人的讲演台上。稍后,软银的总裁孙正义将会亮相。
孙正义,这个听起来就让人顿生好感的名字,在过去30年里彻底颠覆了日本互联网和通信行业,被誉为“投资之神”。在未来的每10分钟里,他都能赚450亿美金。
不多时,一个小个子的男人走了进来,他其貌不扬,却聚焦了现场所有人的视线。
而他接下来的话,也成功引起了人们的兴趣,“我今天是来做软科未来300年的规划”,在别人都把百年企业当做遥不可及的目标时,孙正义却已经对300年跃跃欲试了。
为了验证自己的说话,他总共用了133张PPT和2个小时的演讲来说明,最后得出结论:人类将要面临最重要的一次“范式转移”,而这场转移将引领未来300年的进程。
这个“范式转移”,就是我们经常会提到的信息革命。
而软科将成为这次信息革命中的领军企业,“致力于增加人类的欢乐(joy)”,孙正义抛下重重的承诺,他似乎是一个永远不会感到疲惫的船长,带领软科迎接着风投路上的风风雨雨。
天才型选手:一开始就显露出成功的迹象
孙正义的成功之路,充满了许多让人惊叹的操作,这些操作现在看来只能成为他成功道路上的注脚,却似乎从一开始就彰显出来他的“天才”之处。
读高中的时候,孙正义就对父母提出来要去美国读书,家里穷、没有钱,他也坚持要去。
图67423-1:
最后,他答应父母读完书就回国,这才得到允诺。而他到了美国后,立刻创下了最快完成高中学业的记录,短短三周时间,他就学完了高中的全部课程。
老师知道后,不敢置信,但还是同意了他报名参加高考的申请。
结果,孙正义就真的走进考场,不过,很快,第一个难关就出现了。因为英语底子薄,所以孙正义根本连题目都看不懂,更不用说去作答了。
不过,这并没有难倒他,而是激发了他不服输的斗争。
他立刻向学校申请特殊待遇,允许他翻看日英词典,并延长考试时间。校长不同意,他就打电话找州议员,议员也不敢做决定,最终他的申请转到了州长手里。
州长可能是欣赏他的勇气,所以欣然同意了,而孙正义也这样顺理成章地完成了自己的高考,并以数学、物理成绩接近满分的成绩被圣名大学录取了。
图67423-2:
而火速升入大学的孙正义并没有停下来,而是继续“折腾”,他在学校里承包食堂,开设“孙食堂”,还给自己定下未来50年的人生规划:
“20岁,开始创业,向世界宣告我的存在;
30岁,赚够千亿日元(十亿美元)的种子基金,用于投身伟大事业;
40岁,成为第一;
50岁,赚到一兆日元(百亿美元);
60岁,退休,把事业交给接班人。”
“做规划”这件事,似乎经常会出现在孙正义的人生版图中,他不是一个会随波逐流的人,而是非常明确自己当下要做什么,并且未来要达成什么目标。
既然规划已经确定下来,那么接下来就要开始行动!
比如,想出创业的点子。他最常用的方法就是“5分钟思考法”,在5分钟内进行头脑风暴,想出一个新发明,而且每天坚持。
这就相当于每天想一个赚钱的点子一样,恐怕没有人能够完成,可孙正义做到了。
他的思考方法也很独特,首先,他会收集问题,对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提出疑问,找出改进的办法,并将这种方法提炼成创意,像设计六级形的笔、带漏斗的牙刷等。
其次,他会逆向去思考,假设同一件东西被不同的人去使用,会出现什么问题?像色盲症患者就分辨不出来红绿灯,可如果灯有不同的形状,就可以轻松解决了。
最后一种,也是最体现创造力的,就是随机组合。孙正义会将现有的两个、三个东西组合起来,创造出一个新物件,像把音乐盒和闹钟结合起来,就会创造出音乐闹钟。
图67423-3:
从这些思考中,孙正义迅速积累了大量的创意,也为后期的厚积薄发埋下了伏笔。
其实孙正义的成功迹象早在他学生时代就显露出来,看事物、想问题与众不同的角度,以及堪称“自虐”式的自我修炼,都像是他成功的前兆,草蛇灰线,伏脉千里。
转载请注明:网创网 www.netcyw.cn/b674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