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以这条视频里面的内容为例,说说人家能告诉你的和不能告诉你的,真正的商业“护城河”在哪里,为啥教你赚钱的视频如此之多,但是穷仍然是主流
谁都想赚钱,谁都想财富自由,所以网上有一堆教你如何实现财富自由、教你赚钱的方法,但是真的可靠吗?
图72816-1:
我做实业几年,稍微有点心得和感悟,前段时间有朋友推给我一条视频,说你如果要卖货,看看这个,学习一下。
我就以这条视频里面的内容为例,说说人家能告诉你的和不能告诉你的,真正的商业“护城河”在哪里,为啥教你赚钱的视频如此之多,但是穷仍然是主流。
这条视频的拍摄者自述是卖一款3C产品,视频我没看完,因为我看到中间部分,这个拍摄者说了一句话了以后,我就反应过来,他的成功不可复制。
原话是:“这个产品是3C数码产品,我们做了竞品分析,做了调研,发现市场上,大部分都是50-80的售价区间,所以我们定价是49,然后这个价格的话,还能有一二十块钱的利润。”
现在让我们来细细分析这句话后面的内容。
首先是产品,不管你卖什么产品,3C数码也好、化妆品也好、母婴也好,其实在我们卖家眼里,都是一样的,只要能产生利润,就是好产品,换句话说,只要能卖的出去,什么都可以卖,市场需求和利润率才是我们考虑的重点,至于货是什么,其实并不重要。
其次,根据竞品分析和调研结果,这个产品是50-80的区间,然后他能定价49,这个很关键。比市场上最便宜的还要便宜1块钱,这个是常规操作,前期推量的时候,确实是这么干的,我一些朋友做跨境的,他们也是做完行业分析了以后,选择最低一家的价格进行对标,便宜1美金或者0.5美金,这样起码价格上有优势,这也说明了,这个产品是可以打价格战的。
还有一个重点,就是这个产品不存在厂家控价,所谓控价,就是厂家要求,所有的经销商必须按照这个价格卖,不然就取消经销资格,市场上的价格50-80说明每个卖家都是根据自己进货渠道的成本制定自己的利润水平进而定价。而且这些卖家之间是没有沟通渠道的,你想定什么价就定什么价,别的卖家无权干涉,这也就区别于什么托拉斯、辛迪加、卡特尔这些的寡头组织,换句话说,没有卖家或者卖家联盟操控市场,从这个产品上来看,大家都是完全竞争状态。
重点的重点来了,他定价49,比普遍最便宜的售价,还要便宜1块钱,然后他还有一二十块钱的利润,这样我就可以反推了。
不管他的场租、仓储、人员水电等等成本,按照毛利润来算,10块毛利润,因为3C产品普遍不会超过1KG,如果跟快递公司签合作,大概一个件我算他5块钱,那他的进货价就在49-10-5=34,如果按照20块钱毛利润来算,他的进货价就是49-20-5=24,也就是说,他的进货价在24-34之间。
毛利润水平,10/49≈20.4%或者20/49≈40.8%。
这个毛利润水平是很恐怖的,因为根据我一些做手机的朋友自述,他们经销小米等手机,二道贩子的平均利润水平差不多在1‰,是千分之一,不是百分之一,而跨境电商方面,亚马逊利润水平较高可以达到20%+,其他平台均比较低,一般在8%-15%左右,也就是说,他的利润水平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更重要的是,我一开始说了,他做的这个3C数码产品属于完全竞争市场,大家都可以自由定价,价格战可行,那问题来了,如果说这个产品正常进货,49就有10-20块钱的利润,那为何其他卖家不一开始把价格直接压倒39,而是以50块钱的平均最低价格进行销售呢?换言之,其他卖家拿不到这个人的价格。
那你可能要说了,那要保证利润呀,大家可能都想多赚钱,但是从我的操作实例上来看,只要有利润空间,就有人薄利多销,任何一款产品,潜在买家都是有限的,如果在没有专利保护,只是经销的情况下,想要多出单多赚钱,只有薄利多销这条路可以走了,因为价格是唯一的护城河,在有限的买家面前,我只要能更便宜,我就有更大出单的可能性,我可以牺牲一点利润,只要能赚一点,多出单,都是好的。
当然,利润低,出单多另外的好处就是,现在电商是主流,电商的核心是啥呀,跟媒体一样,流量为王,你卖得越多,好评越多,排名越高,雪球就滚起来了,你价格高,利润是多,但是人家价格比你低,排名比你高,在产品高度同质的前提下,你就别想出单了,一单都不会有,这也是价格战的原因之一,大家都在拼坑产,都在拼排名,都在抢客户,而客户一看这么多同质产品,肯定选择出单多,价格低,页面排名靠前,好评率高的呀,谁会翻个10几20页去看后面没啥出单的卖家的产品呢?
所以,这也是为啥我上面说,其他卖家选择以50作为平均最低价进行销售的原因,他们拿到货的成本,很可能在40+,他们也想压价,但是利润空间已经不足以支撑了,但是视频里面的这个人,拿到的成本只有20+或者30+,具有巨大的价格竞争优势。
而这个拍摄者能以低于其他人拿货价拿货,在我看来只有2个原因,要不,他非常有钱,直接10K左右拿,对于工厂来说,按照K(千)为单位拿货,才能有量有价,但是量到了一定程度,价能下调的空间其实也有限,如果说10K拿,那这个拍摄者的起手资金可能就在30万+了,再加上运营成本,至少要在50万+左右的资金情况才能足够周转,而单品50万+的启动资金,已经足够打倒一票人了,而且压货的风险做过生意的都知道,如果不好卖,就全砸手里了;另外一个原因就是,这个拍摄者要不是厂家的亲戚,要不就是自己就是开厂的,总之就是跟厂家的关系很硬很铁,所以才能拿到这个价格,但是这种关系本质上是排他的,其他人也不可能做到这种程度。
经过这样的分析,我可以得出结论,这个人要不很有钱,要不有关系,所以能拿到更低价格的货源,这就是这个人的真正护城河,所以他讲的东西,对我来说,不实用,我就迅速的关闭了视频页面。
但是是不是说,所有的视频都不去看了呢,所有的方法论都失效了呢?
也不能这么说,虽然这些核心的资金实力、人脉关系需要慢慢搭建,但是表面的,术方面的,也可以学习,比如说一些基础的商品标题的命名方法,有人分享一些免费的大数据爬虫工具和分析工具,有人讲解平台规则和客服回复技巧,这些也不能一杆子打死,依然有学习和参考的价值,只不过含金量到底有多少,需要大家针对每个视频讲的内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了。
还有就是适当拒绝,《教父》有言:“要把不说得像是一样好听。”其实这是一门学问,当了解到行业的护城河以及知道天花板和瓶颈了以后,反而要对自己的能力进行客观评估,做不了的就是做不了,不能做的就是不能做,就算有人把这玩意吹的天花乱坠,自己的能力不够,就是不能参与,要适当婉拒一些生意邀请,把时间、精力和金钱留给自己最擅长的领域进行深耕,生意多了不一定是好事,专精一门生意也不一定是坏事,想的太多,能力不够,往往就是失败的开始。
转载请注明:网创网 www.netcyw.cn/b728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