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高估别人对自己的在意:适当的厚脸皮、没心没肺挺好的;不要怕被拒绝;对人或事的讨厌,也应该是理智的;你被安稳地爱着,还在怕什么
来源|逆刘而上(ID:yuanyuankaoshi)
心态也是可以刻意练习的。
这句话让我受益良多。
今天跟你们分享几点实用的!
1、不要高估别人对自己的在意。
看到一个博主发文,说很多内心的消耗源于“需要得到正面回应”。无论做什么,甚至还没开始做什么,就开始担心别人会怎么想,左思右想还没执行就已筋疲力尽。
其实可以活得稍微随意一点,别人并不怎么在意你如何。
别人对你的回应不过是随意回应,真正在意的只有你自己。
深以为然。
适当的厚脸皮、没心没肺挺好的。
想努力学习就学,不用担心最后的成绩没有那么理想,被人嘲笑“努力”;
想挣钱就去挣,想要的待遇就去争取,不用还没开口还没行动,就担心别人“会怎么想”。
接受这一点,你会轻松好多。
别让“焦点效应”作祟了,周围人对我们外表和行为的关注度,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高。
图73088-1:
2、不要怕被拒绝。
最近有个视频特别出圈。
小孩想要商场门口免费发放的气球,但不敢开口,妈妈就带着她演练。
小孩说:阿姨,可以给我一个气球吗?
妈妈配合她:可以呀,小朋友。
练习了几次,妈妈突发奇想,打算拒绝她一次,说:抱歉小朋友,这个已经有别人要了,不能给你了。
小孩根本受不住。
理智上知道,该说“没关系”,但她刚开口说了个“没”,就眼泪汪汪。
于是他们开始了第二种练习:一个拒绝,一个练习说“没关系”。
最后妈妈抱着伤心的小孩安抚,给了她一颗“勇气糖”吃,跟她说,吃下这颗糖,你就会变得很勇敢,就不害怕被拒绝。
我们所有人大概都需要这样一颗糖吧。
在勇敢地提出要求的过程中,一遍遍意识到,被拒绝也没有那么可怕,“别人的认可和帮助是可选项,但不是必选项”。
“有求必应”是好事,但如果太执着于此,就会变成“有求皆苦”。
图73088-2:
3、对人或事的讨厌,也应该是理智的。
前两天看到一个“反转”,非常有趣。
曾经有对主播cp,因为直播出圈,小火了一把。
喜欢他们的人会夸,不喜欢他们的人就私信骂,各种难听的话都有。
有个人说他们好恶心,什么玩意,以为自己是谁啊?
放话道:直播一次我喷一次。
大半年过去了,主播突然翻到了这一私信,觉得好笑,就回复了一句:哈哈哈哈你好厉害啊。
那人反而不解。
那人说,害,之前不懂事,看到不顺眼的就想说两句,要是说了啥子不得体的伤害到你们就多包容吧,毕竟我也不知道我说了些啥。
让你正话反说地说我,我也很懵逼啊!好吧就这样吧,抱歉咯。
你看,有些人的讨厌和憎恶其实来去如风,不过是一时的宣泄。
这样随意的宣泄,却让敏感又细腻的人,长长久久地受到负面影响。
我特别喜欢两个观点。
一是一位博主说的。
希望你讨厌一个人/一个观点也是理智的,是了解事情经过后发自内心的坚定;而不是你身边的人讨厌,或者单纯是为了加入某场短暂的狂欢,为了“讨厌”而讨厌。
二是夏多布里昂的名言。
一个人绝不会仅仅因为用憎恶的眼光看待世人就能显出他的优越。
图73088-3:
4、你被安稳地爱着,还在怕什么。
这话是大张伟说的。
他说的是爱情。
但我今天想到它,是因为看了一位妈妈生二宝的视频。
所有人都沉浸在二宝出生的喜悦当中,但是二宝的哥哥,一个男孩,却先去摸了摸妈妈。
底下有个评论说自己的类似经历:
生我家二宝的时候,大宝两岁整,从我进产房开始他就一直不说话,也没什么表情。
直到看见我从产房里出来回到病房抱着我就哭开了,还把我全身上下摸了一个遍,问我疼不疼,当时瞬间我就破防了,泣不成声。
我看到这个评论突然就觉得很温暖,这不也是给人盔甲、给人力量的安稳的笃定的爱吗?
干脆就拿它收尾。
希望大家都能够刻意练习一种,“感知被爱”的能力。
最后想说,我为什么今天会写这篇文章?
一是它属于常规的“一些总结”专栏。
我想不定时地整合分享一些,自己觉得不错的小观点。
零散的启发,也是启发。
二是我今天看哈佛大学公开课《积极心理学》,听到台上的老师讲了一个数据:21:1。
什么意思?
有人做过这样一个统计。
某30年里研究情绪的论文,其中生气5000+,焦虑41000+,沮丧54000+,但是研究快乐415,幸福2000-,满足2500-。消极和积极的比率是21:1。
我们花了大量时间去研究什么是抑郁,如何避免消极,却很少有人告诉我们幸福是什么,我们该怎么去追求幸福。
所以我觉得,有必要跟大家分享一些:可以刻意练习的,好的心态;与轻松、自由、幸福、快乐和爱有关的 ,好的心态。
本文来源:公众号@逆刘而上,作者刘媛媛。
每晚十点,更新思维干货,成长感悟,还附带晚安电台~
转载请注明:网创网 www.netcyw.cn/b730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