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20世纪上半叶活跃于中国的一个法国金融机构,1912年9月开设于上海法租界,万国储蓄会初期总资本仅有白银6.5万两(实缴二分之一)
小武说上海老洋房的第20篇
说到房子,一定离不开资本运作,国内20多年房地产的高速发展,正是因为资本的强力注入。
上海老洋房在上个世纪20-30年代的快速发展,资本的作用功不可没。当时的资本来源有好几类,第一类就是当时国内军阀混战,而租界内相对安全,大量军阀掠夺的资本涌入租界,资本又是要寻求利润的,因此大量涌入房地产市场;第二类就是当时的资本家实业兴国,赚到钱后积极投入到房地产行业;第三类就是我们今天要说的主角,类似万国储蓄会一类的银行资本机构。
抛开个人、历史情感因素,万国储蓄会对于上海老洋房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支持如赉安洋行和邬达克来设计租界内的房屋,也正是有了万国储蓄会的支持,邬达克和赉安洋行快速发展成为租界内的翘楚,也才有了现在留在租界内的这些经典老建筑。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武康大楼”。大楼始建于1924年,由万国储蓄会出资兴建,由旅居上海的著名建筑设计师邬达克设计,是上海第一座外廊式公寓大楼。
图74679-1:
打卡网红地“武康大楼”
之前我们已经说过赉安洋行了,今天我们来说说洋行幕后的万国储蓄会。这同样是我当时好奇的地方。在查阅一些资料后,才知道万国储蓄会有着一些积极作用以外,还有很多不为人知的不光彩的地方。
1
万国储蓄会
万国储蓄会(international Savings Society)是20世纪上半叶活跃于中国的一个法国金融机构,1912年9月开设于上海法租界。
万国储蓄会初期总资本仅有白银6.5万两(实缴二分之一),法郎200万(实缴四分之一),在上海法国总领事馆注册,并在法国贸易部和中国政府财政部登记备案。万国储蓄会早期的董事会共六人,其中包括中国宁波商人叶琢堂。董事长先后分别为法国人范诺(rone Fano)和部亭(Jean Beudin),经理为荷兰人司比门(Michel Speelman)。
万国储蓄会使用有奖储蓄的方法,业务扩展迅速。先后在天津、汉口、青岛、哈尔滨等城市设立分会。
2
发展史
1912年,三个法国人在上海法租界爱多亚路7号开办了一家吸纳盘剥中国民间资金的储蓄机构,又名万国储蓄会。利用广大民众以小博大心理,万国储蓄会业务迅速发展,最发达时期,全会会单竟高达26万号,每月储款300余万元,并在全国各地开办分会。1933年,经济学家马寅初率先在报纸上对万国储蓄会给予了揭露和抨击。其后,在全国人民的压力下,国民政府下令取缔,盛极一时的万国储蓄会轰然倒塌。
1912年10月间,法国人在上海法租界爱多亚路7号(现为延安东路)设立了万国储蓄会。它以有奖储蓄的办法吸引了我国民间大量资金,在我国风行了20多年。我自1923年至1935年在该会任职11年半之久,先在济南,后迁青岛。
万国储蓄会的资本总额仅为白银6.5万两(实缴二分之一)及法国币200万法郎(实缴四分之一)。它曾在上海法国总领事馆注册,并于法国政府贸易部及中国北京政府财政部登记备案。根据1927年的资料,该会董事会是由五个法国人和一个中国人组成的:董事长菲诺、董事比典、柴甫奥克斯、买地尔、西比门,中国人是叶琢堂,西比门兼任总经理。叶琢堂当时是上海著名的大亨之一,他兼任上海英商摩利洋行的董事及买办,又是汉保勒洋行的总买办。万国储蓄会聘任叶琢堂为董事是借用他的势力和号召力。另外还聘请上海有名的麦克罗会计事务所的人为会计师、方升平等为监察人、法国人地朗则尔为查账员,以壮声势。总经理司比门总揽上海总会一切大权,并雇佣章鸿笙为华人经理,以便开展储蓄业务。经理部之下设有新会、借款、出纳、会计等部门。经理部之外还设有推销部,是推广业务的主要部门,由叶琢堂推荐其女婿李叔明担任推销部经理,招聘一大批熟悉储蓄业务的人员担任推销员。推销员可以享受一定的扣佣。
万国储蓄会的分支机构遍及全中国,大致可以分为区分行、省分行、分会、支会等。如天津区分行当时管辖着北京分会和山东省总分会以及华北各地的分会。在国外方面,暹罗(今泰国)也设有分会,专门吸收国外华侨的财富。总的来看,万国储蓄会到1934年业务极盛时期,可以说是遍布全中国各省市县以及较富庶的城镇,实乃无孔不入。
在旧社会,万国储蓄会开办有奖储蓄,分为全会、半会、四分之一会三种。全会每月存储12元,半会每月存储6元,四分之一会每月存储3元,规定15年期满后分别发还本金2000元、1000元、500元,另外还分配红利。其办法是每月开奖一次,按照储蓄单的号码中签领取奖金。以全会为例,特奖一个独得5万元,头奖50个各得2000元,二奖50个各得300元,三奖50个各得200元,四奖50个各得100元,尾奖1万个各得12元。
奖金的来源,根据该会章程规定,每月从所收存款总额中提取。该会每月印发全会会单号码约10万号左右,10万号收入存款总额为120万元,从中提取25%作为奖金,计30万元。其余90万元则投资于英法租界的工部局、自来水公司、煤气公司、地产公司以及跑马场、跑狗场等,用以收取利息。
图74679-2:
万国储蓄会的特将奖券
这种奖金的数额是随着每月发行会单号码的增减而逐月递增或减低的。
万国储蓄会的业务之所以能迅速发展起来,每月发行会单10万份左右,主要依靠大力宣传。其宣传方法如下:
1、各地分会每月接到上海总会开奖中签号码电报后,即送各大报纸刊登,广为宣传。一般是利用四分之一版的篇幅,大字登载,广告费不予计较。
2、各地分会接到上海总会所寄的正式开奖对号单后,立即通过邮局寄给每个储户一份,如有其他宣传品即随对号单一并寄出。当时青岛分会就有两个固定职员,专门担任写寄对号单信封的。
3、如缺乏其他宣传材料时,则印刷一些一般的宣传品,这些宣传材料利用“节约储蓄乃美德”、“积腋成裘”、“积少成多”、“轻而易举”、“以少博多”和“发财致富捷径”这一类十分动听诱人的词句寄给每一储户,或随同章程寄给函索章程者。
4、一种颇有诱惑力的宣传品,即报道得奖人的感谢信。一年当中,各辖区总有一次或两次得中特奖的,遇到这种机会绝不放松,除要得奖人广为介绍亲友入会外,还要求得奖人写一封感谢信,说明得奖事实及领奖经过,登诸报端。如1926年春,山东省总分会的宣传材料中有:“请看去年9月份开奖得特奖储户曹县李酉山及东明县李筵升等,入会仅年余,各缴储款四五十元,即各得特奖6854.5元。又本年2月份开奖得特奖的青岛储户蓝记君入会仅10个月,缴款只30元,即得7272.25元,何幸如之。”诸如此类的宣传材料,其诱惑性之深可以想见。
该会在山东的业务由巩固到发展,10年来一直是直线上升,从1924年的每月收入储款数千元,增加到1934年极盛时代的每月收入储款达13万余元之多。它在山东省各地共设立了48个分会。
1927年北伐军沿津浦铁路北上,在济南的外国人纷纷避难来青岛。万国储蓄会山东总分会也迁来青岛,改为青岛分行。因此,山东全省的重心,也由济南移到了青岛。行址原在北京路66号,不久因业务扩张,遂租用馆陶路2号为会址。
3
退场
随着时间推移,国民逐渐觉醒。1933年,经济学家马寅初首先在报刊上揭露和抨击了万国储蓄会,引起普遍关注。各地广大储户识破骗人把戏,愤然提出退会,霎时挤兑风潮来势汹汹。同时,国民党政府在全国人民压力下,下令禁止国人参加未经核准的有奖储蓄,逼迫万国储蓄会从内地全面撤出,结束所有分支会工作,退缩至上海、汉口、青岛、天津、广州五处,凭借租界负隅顽抗。
图74679-3:
万国储蓄会的特将奖券
抗战初期,每况愈下的万国储蓄会千方百计卷土重来,但因黑幕已被揭穿,骗钱伎俩无法施展。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本人进入租界,不分青红皂白地将万国储蓄会当事人都抓捕送入集中营。
1945年日本投降,租界不存在了,外国人的治外权随之取消。万国储蓄会苟延残喘,临关门前夕,企图掩盖其欺骗真相,利用不断贬值的法币把原先发售出的会单全部收回。尽管想尽办法哄诱储户退会,甚至没有还偿标准可以讨价还价,只要谈妥价钱便由万国储蓄会照付,即便如此,但仍有一大笔欠款留在账面上。不过因为民国时期国内兵荒马乱,百姓颠沛流离,又常发生严重水旱灾害,种种天灾人祸使许多储户丧失了退会机会。
图74679-4:
1953年上海市人民政府清理万国储蓄会遗存旧账时,发现虽然大部分账册已被法国人销毁,但尚有应该偿还储户储款折合旧人民币1000余亿元(今人民币1000万元)。1955年9月12日,上海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将万国储蓄会在中国境内全部财产抵偿部分债务一事备案并发出通知。至此,万国储蓄会正式终结。
朋友们有什么想要专门去寻找或者了解的房子,购买或者出租的,都可以告诉小武,我们可以坐下来聊聊,可以听听您的故事,也可以听听我说的房子。
如果大家有什么其他想了解的问题,都可以添加微信后沟通留言,我们都会给大家做出解答。
朋友们有什么想要专门去寻找或者了解的房子,购买或者出租的,都可以告诉小武,我们可以坐下来聊聊,可以听听您的故事,也可以听听我说的房子。
如果大家有什么其他想了解的问题,都可以在评论区留言,或者私信交流,我们都会给大家做出解答。
转载请注明:网创网 www.netcyw.cn/b746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