遍布全国的义乌小商品批发市场,以温州人为主体的浙商也活跃于世界每个角落,就说你和我,谁没有喝过马云熬的鸡汤,靠山吃山,靠海吃海
1906年初,孙中山先生在国内发动革命失败,不得不再次流亡。虽然孙先生依旧对革命前途抱有信心,但是屡次受挫,还是影响到了他的心情。
这时候,船上一位年轻人,跛着脚,看出了他的心思。二人的偶遇,一番交流后,这位年轻人被孙先生的气度所折服,共同的信仰与社会责任感点燃了这位年轻人对祖国未来的期望,他当即表态愿意支持革命。
他们约定,如果孙中山的革命事业有经费需要,即在电报中以5个字母代表所需经费的数额(如A代表1万法郎,E代表5万法郎)。
自1907年起,这位年轻人多次在经济上资助孙中山及同盟会的行动。孙中山曾说过:“自同盟会成立以后,始有向外筹资之举。当时出资最勇而多者,张静江也。”
这位年轻人,就是张静江,浙江南浔人。
浙江的富豪们
提到浙江人,往往第一反应是:浙江人有钱;浙江人会做生意;浙江是个好地方。
张静江大手笔支持孙中山革命就是一个佐证。
仅在辛亥革命前后,张静江捐给孙中山的钱就高达110万两白银,相当于2000万美元。
话说在当时的南浔,有所谓的“四象”。即家产在一千万两白银之上。这样的家族有四个,张静江的张家还仅仅是其中之一。一千万两白银是个什么概念呢?
庚子事变那一年,大清帝国全年的税收是八千万两白银。也就是说张静江他们家的家产是大清帝国全年税收的八分之一,名副其实的富可敌国。
如今在浙江的路上,随处可以见到豪车,平时的新闻与生活中,身边富豪的身影无处不在。
浙江的有钱人除了马云,还有网易丁磊、吉利李书福、娃哈哈宗庆后以及最新崛起的拼多多创始人黄铮等等。
互联网大佬云集的丁磊饭局
根据2019胡润富豪榜,在大中华区前10名城市的富豪居住地中,浙江省独占三席,杭州、宁波和绍兴53名浙商榜上有名,据说走在路上,浙江11个人里就有一个人是老板。
当我们还在鼓励孩子考公务员的时候,也许浙江的孩子们已经在谋划创业了。
2018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中,浙江有93家上榜,连续20年居全国第一,民营经济创造了浙江省一半以上的税收和生产总值,以及80%的就业岗位。
还有你的购物订单,几乎都是义乌发货的,不信去看看义乌的小商品城,每天忙碌的人群和川流不息的货车。
遍布全国的义乌小商品批发市场
以温州人为主体的浙商也活跃于世界每个角落。
当年温州炒房团横行全国,2000年左右就能一气拿出5000多万,砸的上海楼市波诡云谲,温州炒房团手里巅峰期掌握着2000多亿资金,他们出现在哪,立马就会成为当地房价上涨的风向标。
历史和现实数据让我们不禁有一个疑问,难道浙江人天生会赚钱?
更加让人赞叹的是浙江人有钱,却不像我们印象中的土豪,他们大部分温文尔雅,气度修养不凡,甚至大多数是高学历,在一些公开场合,出口成章,滔滔不绝。
就说你和我,谁没有喝过马云熬的鸡汤?
而且,他们的产业虽然也涉足房地产等传统行业,但大部分是一些高新技术产业,就比如颠覆了我们以往买卖交易形式的支付宝,浙江的富豪似乎对新鲜事物的态度更为开明,更容易接受。
浙江人为什么这么会赚钱?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海吃海”,浙江的自然条件还是不错的。
杭嘉湖平原是鱼米蚕丝之乡,宁绍台温北山面海,自古就擅长海上贸易,浙江人的商业从古代一直就很发达。
古代浙江,自唐末五代以后,就成了经济中心,后来南宋皇帝跑到杭州,虽然恢复无望,但为了保住自己眼前的幸福,还是努力发展江南经济。
这个风气也被元朝继承。
在元末明初,湖州人沈万三横空出世,他得知明朝当时的都城(也就是南京)要修筑城墙,就立刻承担起了洪武门到水西门之间的修建任务。
要知道当时南京的城墙全长三万七千一百四十米,合七十四华里。明朝政府只是造砖这一项,就动用了工部、驻军、五省、二十八府、一百一十八县的劳动力。
而沈万三一人负责的城墙,就占整个工程量的三分之一。
图75466-1:
他却以自己一家之力完成了这一工程,可见沈万三的财富何其雄厚。
明朝中叶以后商品经济规模加大,特别是一条鞭法实行后,白银成为主要流通货币,浙江人追逐白银追逐利润更受刺激,经商致富观念蔚然成风,丝绸、棉布、盐、米、手工艺品,因为有了大运河的便利,源源不断地被浙江商人贩运出去,换成白花花的小钱钱。
到了晚清,浙江又是率先开放通商口岸的地方,贸易非常发达。
腰缠万贯、富可敌国、烹龙食凤,基本上就是明清时浙江商帮的标配,就连当时苏浙的官场,几乎都被商帮们左右。
到了近代,孙中山发动起义,全靠江浙财阀们背后出钱,前文的张静江就是国民党隐形的幕后老板,孙中山管他叫革命圣人,蒋介石尊他为革命导师。
孙先生亡故后,国民党的元老还有胡汉民等人,汪精卫资历都比蒋介石高,就是因为张静江等江浙财阀选择了蒋介石作为他们的代理人,蒋介石才得以后来居上。
蒋介石的岳父,也就是宋美龄的父亲宋耀如也是江浙大富豪,靠着这层关系,蒋介石才能调动各方资源,“中原大战”的时候,蒋介石的军队实力对阎锡山几位大佬并不能形成碾压优势,但是人家有钱,最终耗死了其他几位。
除了时运和历史积淀,还有浙江人的可贵品质,从马云的创业史来讲,也曾经遭遇过多次失败,那种坚持不懈的努力才铸就了他今日的成功。
温州人,更将浙江人中的吃苦耐劳,创新意识的强项发挥到了极致。不管是经济发达的东西欧还是经济不太发达的南美洲和非洲,从小超市到大工厂,都有温州人在当地进行经营发展,并且越做越好。
图75466-2:
《温州一家人》剧照
除了吃苦,浙江人还很团结。
他们做生意一般都是家族式的,或者村落式的集体投资,形成的财团性质。比如一个家庭七大姑八大姨几十个人联合投资,一买就是一栋大楼,利润平分。
良好的环境,低调务实加上互相帮助,成就了浙江人的财富神话。
浙江人有钱为什么持久
中国近代史上,有很多地域性的商帮,浙商与粤商、徽商、晋商一道,被称为明清以来的四大“商帮”,但若论传承性,浙商毫无疑问是第一。
老话说,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又有老话说,富不过三代,浙江人怎么办到的?
话说南宋偏安江南后,经济实力比北宋不降反增,人们只有吃饱饭才能进行形而上的思考。
浙江温州的那片土地上诞生了“永康学派”,这个学派不空谈,重实干,对于以前饱受非议的商业持开放态度。
比如,那位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的好基友:陈亮,温州商人的源流就是这位爷,辛弃疾后来不仅买房,还娶二房,生活奢华让朱熹惊叹,谁敢保证不是好基友帮忙操持?
所以,浙商一开始就与儒家思想紧密联系,虽然以赚钱为第一要务,但他们又非常重视按儒家规矩行事。
大富翁或者大商会,要么立下严格的祠约、族规以教育子孙,要么制订严密的行会章程,规范商业秩序。
这种严密、细致的作风,使得浙江的行商坐贾,在精于算计中多了一些义利之辨,在互相竞争中多了一番规矩意识,在注重当下中多了一份长远眼光。
由父而及子,由一家一姓而至一地一乡,浙商文化在各家商帮中,形成了独特的重教化、重塑贤的文化传承。
归根到底,浙江人之所以会赚钱、能赚大钱,地利固然重要,但人和更重要。
浙江人富于智慧、勤于钻研、肯于吃苦、善于创造、敢于拼搏,是他们的努力,把枕山面海的浙江建成财富之乡。
转载请注明:网创网 www.netcyw.cn/b754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