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历的作用到底有多大:有本事的拼老爹,家里没老爸拼的,只能靠自己一点点积累,清华北大毕业的,只要没有超强的赚钱能力,也是普通人
没法拼爹,只能拼自己,孩子以后才能拼爹
孔子说过:“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每个人对一些学习方式是有区别的。作为教师的应该知道,班级里面经常有一个10-15名现象。什么意思呢?
就是毕业后那些混得不错的学生,并不是学习成绩很拔尖的学生,而是那些10-15名的学生。
为什么?有两个原因,一个是拔尖学生往往受到老师特别关注,而且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成绩也特别的在意。不论是老师还是家长的焦点都过分地关注在孩子身上,间接造成孩子一定的压力,而那些10-15名之间徘徊的学生,没有受到老师特别关注,在心理上反而很放松,很随意。
那些坐在教室里面听课听不下去的学生,有的却有超强的行动力,喜欢做事情。
现代学校的本质是工厂,是工业革命兴起之后,流水线分级的标准化这样一套模式来塑造人。
但有一些人因为学习模式不一样,知识输入到头脑中,融化在人的血液中,他是有不同的忌口的,每个人的接口不一样,很多学习,适应社会的学习,很多都是在实践中解决问题的学习。
我们常常在媒体上听到一些亿万富豪小学毕业的例子,但是,并不代表他们没有学习,而是在实践中的实践性学习。很多商人在这一点上很明显,那些在日常生活中每天接触全新知识的人,看书并不是很多,甚至几乎不看书,但他们一直在具体的场景和实践中,不断地解决各种难题,一直在实践中持续思考和学习,并不是他们不学习,他们只是另一种形式的学习罢了。
我们从小学到大学的工业化教育模式,让我们以为,只有坐在教室,看书本的学习才是学习。
但是问题解决型的学习也是学习。所以,也不要走入极端,说什么读书无用论,没有一定的知识积累,你很难开疆辟土。有时候,收入差距是行业造成的,而不仅仅是智商造成的。
所以,前面说这些是告诉大家,千万不要觉得读不了好的大学和学历,人生就完了,这是自我实现的预言,你内心这样觉得,那你的人生就真的按照你的预期发展下去,越来越差。
大学毕业后,进入社会开始竞争,才是人生真正多维度施展的开始,以前只是学习单方面的厮杀,为什么反而进入社会以后,开始抱怨了呢?
在社会上生活,大家的目的很明确,都是想多赚点钱,让自己日子好过点,无论是为了自己还是为了孩子。既然是想赚钱,那就不要觉得丢面子,其实很多白领也是相当焦虑。
首先,没有一个公司可以保障你退休。所以,对抗风险的第一条是去大城市和二三线城市,或者大公司,而只有大城市才有大公司。
第二,如果你不想太拼了,努力一阵子,考个公务员和事业单位或者老师,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发不了财,但是可以无忧 。
最近几年好的城市教师这个职业越来越抢手,而且非师范了的也可以考取老师。并且好的中学越来越趋向于名校。
第三,要么自己拼力学技能,自己做。你不要看不起那些小老板或者倒腾贩,一年赚的钱,是普通白领的10倍起码。你再厉害加班加点,赚的也是不会超过别人2倍的劳动时长。
一般的小老板,能赚到的远远是白领的几十倍,甚至几百倍。
你跟别人拼爹拼不过,只能拼自己,现在拼自己,你的孩子将来才可能拼爹。
学历的作用到底有多大?
前段时间,好几个中学招聘教师的要求和学历火了,人大附中招聘中学老师的要求,基本都是博士和硕士。
再往前,深圳南山外国语中学招聘应届生,20个人有19个是清华北大的硕士。
图75509-1:
图75509-2:
看到很多人说:
1.名校毕业生做基础教育是强大基础教育能力。
2.清华北大的毕业去做老师,是人才浪费。
这两个观点在我看来都不完整。
最近几年,不仅仅是北京深圳这种一线城市里面,好的中学里面不乏清华北大毕业的做老师,就连一些二线城市的知名中学,有些教师应聘的也有清华北大毕业的,当然年薪20-40万的都有。
在一些二线城市,比如重庆、无锡、苏州这种城市,其实在外面的公司打工,也拿不到多少钱,一年最多也就十几万,
但是在知名中学当老师,在二线城市都能拿到20多万一年。在二线和一线城市的好的学校做老师,薪水差距没那么大,但是,对比房价,性价比更高。
其实像医生、教师这种职业,尤其是好的的医院和学校,在收入差距上不大,但是房价的差距确是天差地别了。比如上海和苏州教师薪水差不了多少,甚至上海老师薪水还不如苏州。
好的中学老师是好工作,发展潜力也大
教师这种刚需性的服务业,实际上一二线城市收入差距不大。对比房价,二线城市更有性价比。适合家里条件普通的名校生。
从打工的角度讲,其实好的中学老师的职业,比90%的大学老师要好,收入也更高,上限也更高。因为中学有奥赛和补课需求,大学没有。
而且,在这个网络自媒体时代,借助于名校和好学校杠杆,你还可以放大自己的影响力,自己做。
那个时候的收入远远高于你这个职业本身。这是另一个层级的生意了,不能叫做职业了。
学历有用,在这个时代已经严重贬值
清华北大毕业的人,越来越多的能接受进入基层社区,能够接受现实进入当地知名中学当老师,一方面说明好的中学待遇在当地确实不差;另一方面也说明在当老师这个职业,传统师范生的优势也被稀释,没有优势了。以前都是重点师范大学毕业生的天下,现在很多非师范都可以参与考教师了。
我了解到的几年苏州的一个县市区,今年也放宽了条件,非师范类的高校毕业生也可以参与教师招聘,结果今年报考人数暴增了几倍,以后这个趋势会越来越明显,尤其是好的中学。
去中学当老师和人才浪不浪费没关系,普通人的选择都是被迫的
名校毕业的去做老师,其实很多时候是现实的选择,并不是人才浪费,很多清华北大毕业出来的并不是都能找到好的工作,这一点上大家现在需要改变以前的认知。清华北大哲学系毕业的并不好找工作。名校毕业的,你努力工作两年,月薪给你2万就不错了,除非你做高管。
有本事的拼老爹,家里没老爸拼的,只能靠自己一点点积累。
所以清华北大毕业的,选择去中学当老师,根本不是因为什么人才浪费——而是没有更好的选择,仅此而已。
如果有好的职位和薪水,如果他家有钱,或者他有创业的能力,做生意的能力,他名校毕业的,他会去拿一年20多万么?肯定不会。在职业和学历上,也是存在鄙视链的。有些名校毕业的,哪怕拿着1万的薪水,在所谓的大公司,也不愿意去做月薪2万的老师。
清华北大毕业的,只要没有超强的赚钱能力,也是普通人
学历肯定是有用的,尤其是在你没有其他技能的情况下,在这个社会进入一定层次的工作门槛,大家都看学历,学历证是为了hr的一个筛选的成本。除非你在这个岗位的工作经验丰富,否则,大家都一样,不看学历看什么。
教育的竞争逐渐激烈,对普通人来说,有学历可以让你有饭吃,有机会去做一个相对稳定的工作。
但是想凭借学历发财?想都不要想。好的学历,或许能保障你有份体面的工作而已。发不发财跟学历没关系。看的是你各方面的选择和能力。
像在北京、上海、深圳这种城市,虽然好的学校待遇不错,但对比下深圳的房价,如果你家里没钱,只靠那一年二三十万的工资,其实这并不是一个高收入,还是紧巴巴的,如果不拼点爹,靠着自己或者夫妻两人买房,那日子也是过得紧巴巴。
近日,杨超越在某节目中谈到了自己学历低的问题,杨超越表示,自己因为忙于生计,所以没有一个完整的校园经历,不仅没有上大学,也没有读过高中,出来社会比较早。虽然这样的人是少数,但不变的是打拼的心。如今别人还会拿她学历说事吗?
图75509-3:
一线网红李佳琦、薇娅学历都不是很高,但他们的打拼经历,一路走来,我们不能只看到他们人前的风光。
学历只是一个门槛和敲门砖,学历对应的思维是工作,高学历,名校找工作岗位更好,但是工资差距也就几倍而已,我想说的是,打工者的思维和生意人的思维是两种不同的生物,父母们不要指望孩子名校毕业后飞黄腾达,与其激励孩子,自己也要努力,家学永远是一门更重要的学问。你现在拼了,孩子以后才能接你的助力,孩子的孩子才能拼爹。
普通人的生活没有容易的!这个社会永远在奖赏那些敢拼的人!
点击关注@情叔心理,为你分享更多干货。
谈心理,写教育,聊情感。
说成长,话梦想,讲故事。
转载请注明:网创网 www.netcyw.cn/b75509.html